耗子小说网

耗子小说网>何处问长安:王臣蹇蹇 > 第274章(第1页)

第274章(第1页)

江潮在世时,尝与好友说起两个儿子:“吾家有二禽,鹤者卓尔立于门庭,虽生苦雾寒夜,却能搏鹰隼、战风雨、鸣于九皋。燕者悠然巢于檐下,虽无凌云之志,然上敬下慈、保家守族者,其在斯人欤?”江流性格疏淡,对功名财富无甚追求,然而极重情谊,若非必要,绝不远离亲人与家乡。他膝下一双儿女,长女江颜前年嫁给了妹夫万良的侄儿万珣,小两口住在省治杭州,离她们父亲的巡抚衙门不过两条街的距离。幼子江颂学业不精,勉强补了个博士弟子员(注7)后就被安排作浙抚幕僚,公则为巡抚无偿跑腿办事,私则为父亲管理家中的商铺、田产。此番听闻侄儿在顺朝遇险,江流立刻派江颂到留都打探消息,待得知是虚惊一场,又叫他在伯父身边多见世面,把年过完再返回浙江。

江永将桌上的一沓“神州金泉”递给江颂,“每种面值的钱票我都收藏了一张,剩下的你拿回去。”

留都禁用钱票,只有钞库街上的鼎丰钱庄分号可以将“神州金泉”兑换为银钱。然而京师物贵,每兑换一贯金泉就要收取三十文汇水。沈蔚心疼侄儿,索性等额收购了他的全部纸钞。如今见江永又要把收去的票据还回来,江颂连连摆手,“这怎么行?”

“哪里不行?到伯父这来,还真让你花钱不成?”江永嗤笑一声,“若是身上银钱不够,直接找伯母拿便是。京官眼高,登门拜谒时可不要失了礼数。”

江颂只好收下,“多谢伯父,改天让我爹还您!”

“他把浙江和家里都照顾好,就算是还我了,”江永打趣道,“对了,颂哥儿,你在杭州打理商铺,和日新钱庄有过来往吗?”

“先前去徽州参加汪大小姐的婚礼,倒是被汪典拉着结识了不少人。”

“汪家大小姐?是叫‘汪元春’吗?”

“对,是她,”江颂明白了伯父意中所指,从袖口随意抽出张钱票,“日新钱庄现由两人共同管理,一位是汪大小姐,另一位是她的夫婿,徐进,”他指着钱票上的画押介绍道,“徐进本是隔壁县的廪生,后来家道中落,做了日新号的学徒。因为做事勤谨、头脑活泛,汪老太爷对他很是器重,不仅为他与汪大小姐的婚事做主,还在临终前赶走了两个不成器的儿子,把商号交给夫妻二人。”

“比来日新钱庄声势甚隆,不知是因联合发钞而为徽商中执牛耳者,还是因问鼎商行而得以与三钱庄联合发钞?”

“商海风云瞬息万变,潮头换人有如走马,汪家虽然资历雄厚,也不能保证次次盈利,”江颂道,“不过他们如今持有‘神州金泉’的发行权,定然在商界屹立不倒了。”

“怎么说?”

“一来,钱票可超额发行,库房十万两白银,就能发五十万两钱票。差出的四十万两再用于收兑、放贷、交易、融资,相当于将经营规模翻了五倍,寻常商铺哪里能望其项背?二来,日新号与鼎丰、蜀川、朱记联合发钞,共担风险,亦共享商路、资讯。四家同气连枝、桴鼓相应,捋去江南大半利权。日新纵陪末座,也得攀翮之利,与别处钱庄不可同日而语。”

“谋五倍之利,便要担五倍之险,以小事大,常有齐大非偶之悲。紧要关头,汪老太爷拿得定主意,徐氏夫妇下得起赌注,都是一代豪杰,”赞许过后,江永随口问道,“却不知日新开出了何种价码,让三家钱庄答应合作?”

“他们与鼎丰钱庄似乎有些生意往来,此前规模不大,然自去年开始,我常在杭州遇到汪家伙计。”

“自去年何时开始?”

“去年年底——大概是徽州风波初平,伯父和颢哥儿返回京城的时候。”

江永的眸中划过一道寒光,江颂心下一凛,惴惴道,“伯父,有什么问题吗?”

“无妨,”江永翻过钱票,迭痕处的青山便在桌案耸起一个弧度。他摩挲着长子临摹的画作,轻声叹道,“千里江山频染血,万古人心总蒙尘。可惜啊,可惜。”

数日后,方柏回京复命。当他口中清晰地吐出“徐进”两个字时,江永也将早已准备好的钱票推到了方柏面前。

“所以徐进暗中煽动民变,正是入伙发钞的投名状?”方柏疲惫的脸上笼上一层愁云,“若是如此,则四钱庄联合将对朝廷大不利。今年正月发行金泉,乃彼等整合票据之告成,譬如蛀虫蚀木,其洞后见。再不及时修补,来日隙大墙坏,未可知也。”

江永沉思半晌,问道,“茂林可愿继续调查此事?所需物资、人手,吾皆为君备之,倘要官府协助,几封手信亦非难事。”

见方柏迟迟没有回应,他又掩抑住心中的失望,“若是不愿,也请在府内小住几日。茂林助我甚多,某还未及感谢——”

“不是不愿,而是有所顾虑,”方柏犹豫着打断江永的话,“四钱庄虽在京外,与元辅关系却深。若彼真有不轨之心,恐元辅亦难逃牵连……”

看来世事如炉,人心似铁,意气风发的少年总还是要被锻造为老成持重的长者模样。江永有些怅惘,“无需多虑,但查无妨,”他宽慰道,“若幸为腠理、肌肤之疾,当及时汤熨之、针石之,莫令其不治而益深,若为骨髓、膏肓之疾,”他的语气顿了顿,“也当知晓病之根由,死个明明白白!”

轻叹过后,江永已神色如常,“颂哥儿,听说你爹也反对朝廷派驻镇监?”

本朝有太监监察、提督军队之制,除嘉靖中、咸嘉初曾短期停止外,始终不变。及至南迁,卫所制度大坏,节镇招募的士兵与地方训练的乡勇成为保家卫国的主要力量。弘光朝国用短缺,无法以库银完全供养军队,为求将帅忠心,遂罢去监军之职。隆武帝继位后,虽对弘光旧例多所承袭,却一直在尝试加强对军队的掌控。不久前宣使在顺境遇险,两国关系骤然紧张,林新梓通谕各省整兵备战,并拟派镇守、分守太监前往督理军务。此举遭到督抚及地方长官们的强烈反对,为避免引发更大的骚乱,朝廷只好又收回成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