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带着镣铐也能跳好舞
最核心的说明就只有简简单单一行,其他的是一些别的建议。
“将尾翼放置于射筒前端方盒中,导弹射出时套接卡紧即可,尾翼想做多大都行。”
虽然这话有些没头没尾,还不清不楚,但是在座的同志都不是傻子,一看就明白了高振东的意思。
高振东这个办法,最早来自约翰牛的“吹管”,但是约翰牛的脑子多少是有些大病的,这个办法不错,但是他们套上去的那个尾翼的套接长度也忒特么大了,导致导弹射筒看起来像个大号的木柄手榴弹,抽象成这样的防空导弹,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而且更神奇的是,约翰牛这东西和别家的红外被动寻的,射后不管不同,这东西是个半自动指令制导的,俗称人操。
而且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了约翰牛下一代的星光便携防空导弹上,那也是个奇葩,还是半主动制导,只是先进了一点点,激光矩阵架束制导。
高情商——很难被电子干扰。
低情商——烟雾教射手做人。
所以星光拥有当时世界上便携防空导弹中最快的度——4马赫,原因也不难猜,飞得慢了,要么操作手可能跟不上飞机,要么操作手被对方打掉了就歇逼了,都是被制导方式给逼的。
要说老毛子和花旗佬搞不出4马赫的便携防空弹?那是扯淡,一个暴力助推器的事情,多大个事儿啊。他们之所以都不搞,实际上是没必要。
总之就是约翰牛s2之后的武器装备,大部分总是透露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感。不过他们的记者报纸那是真能吹,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挺厉害,就好像每次世界杯要是看他们的报纸,会觉得他们的球队牛逼得不行,然后一开打就各种拉垮。
说回高振东过来的这个东西,其实后世的军迷基本上都见过,我们的新一代便携防空弹。不过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目光都被那个多棱体的弹头给吸引了,因为那东西长得实在是像高卢鸡的西北风,不过要看着这个弹头形状就说这个弹和西北风有多大关联,那也不见得,这两个弹的个头差别大着呢。
而这个弹头部那个方方的盒子,就是尾翼盒,里面放了一副尾翼,弹体飞出去的时候,会自动套在弹体上。理论上,想做多大做多大,比如约翰牛的“吹管”,那特么是真大啊。
同志们看着高振东来的示意图,一个个啧啧称奇,实话说,他们还真没想到高总工能在接到电话电光石火之间,就想出这么一个奇葩的方式来。
“这……这有点太天马行空了吧?”
“你别说天马行空,你就说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你别说,还真能解决,就是这个方式实在是有点离谱。”
“离谱就对了,这也是高总工煞费苦心想出来的。我们都搞到这一步了,估计他想尽量减小对现有设计的更改。”
“对,这个设计对现有弹体和内部结构的改变,是最小的。”
“你以为人家真想不出旋转弹体的办法?这不是我们把基础打这儿了,为了将就我们嘛。”
这个话的确没错,高振东是有其他的办法,不过对于搞便携弹的同志们来说,既然他们的技术路线已经是这样了,那使用其他办法的变数就太大,还真不如这个东西好用。
“你是搞气动的,你觉得怎么样?”型号负责人看了看负责弹体气动的同志。
“这办法不错,我估计过,就这办法,射筒头部不需要增加太多尺寸就能解决问题。”对于他来说,本来原有弹翼面积就处于可控和不可控的临界状态,增加一些面积也就足够了。
搞飞控的同志也表示同意:“嗯,头部折叠翼控制方向,尾部套接翼负责稳定,这个方案最妙的就是,完全没有对原有的所有技术路线做出任何大改就解决了问题,除了尾翼套接需要一点设计工作之外,其他的部分完全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就能用,包括我的飞控,除了必要的参数调整,大的东西一点儿没变。”
有的同志有些担心弹体飞离套接尾翼的精度问题:“这个如果做得不好,会不会每枚弹套上去的状态不一样,为飞控带来问题?”
搞总体的同志倒是不担心:“这个问题不大,设计得当,套接误差和尾翼展开的误差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搞飞控的同志也很有把握:“在这个事情上,我最怕的是两种情况,第一就是提供的能力先天不足,比如现有设计的尾翼太小。第二是结构稳定度不足,飞行中带来不确定的干扰。至于这东西,只要套结实了,歪一点也没事,给它一个固定的调节量就行。每一枚都不一样没关系,只要每一枚的偏差是在允许范围内,而且相对固定就好办。”
对于自动控制算法来说,解决这种问题那真是不要太简单。同志们看着这张简图,越看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