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前方茫茫黑暗,仍然倍感无助。
而就在这个时候,许秋的声音自沉寂中响起:“所以我才说,你的思路错了。”
方具瞻有些僵硬地抬头,这次他没有再说话,而是暂时放下了思考,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许秋身上。
却听许秋道:“你的担忧,我都已经考虑过。
“这些内容都在项目全案中一一记录了下来,所以不必赘述。”
方具瞻微微一怔。
他以为许秋口中的“一夜看完”只是托词。
实际上不过是一扫而过,只关注了重点的科研步骤。
但让他无比意外的是……许秋对细节也了解得如此清楚!
此时方具瞻甚至有点怀疑,这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到底是谁了……
会议中,许秋的声音仍然在继续:“你们屡屡失败,其实早就说明了一点——“从肿瘤表面特异性突变抗原入手,已经陷入了瓶颈。或者说得更干脆点,这压根就是个错误的方向。”
如果方具瞻的团队能够早点意识到这一点,这个环节至少可以省却三分之一的经费花销。
“但既然表面特异性突变抗原不行,又该从何求解?
“很简单,从肿瘤本身的特性出!
“你们做科研,只关注肿瘤细胞,从实验室角度出,从生物大分子、免疫学等领域分析,却唯独遗漏了最重要的一点——“临床!
“既然是临床肿瘤,就应该用临床的宏观思路去看待。
“肿瘤的关键是什么?只要是活的,那它就离不开它自身的肿瘤组织,以及供应肿瘤组织营养的血管。
“而你们此前的手段,全部都是奔着‘肿瘤组织本身’去的。筛选来筛选去,都在围绕着‘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突变抗原’!
“但有没有想过……血管也是一个方向?”
静。
前所未有的安静!
随着许秋这番话掷地有声地落下,视频会议的画面停滞了,仿佛方具瞻和戴楠两人陷入了卡顿。
此时。
戴楠尽管不清楚其中的大概,但也从许秋这简明扼要的分析中体会到了这绝巧的思路。
很多顶尖医生其实都有多个脑子,而且会根据需要调用不同的脑子。
搞临床的时候,就是典型的临床大脑。
进了实验室,那就是完完全全的科研思维。
当然,也有带着科研脑子做临床,以及揣着临床思维进实验室的……
这种后果就是出现了一个个“开刀就死人的科研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