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母亲是这样粗线条的性格,所以高翰非从小就和自己的父亲更加亲近,视父亲为自己的榜样。
高家三代都从事汽车行业,爷爷高少夫是新中国第一批汽车人,见证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萌芽与发展。
父亲高瞻远,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工作,曾经是中心最年轻的主任级工程师。
以他的能力,工作到现在的话,一定是国内最优秀的专家级汽车工程师。
前提是他如果还活着。
命运就是这么难以捉摸。
15岁那年,高翰非的父亲在车祸中丧生。
撞他的那辆车驾驶中突发机械故障,刹车失灵。
高翰非记得那天上学出门前,爸爸问他中午想吃什么,今天他不上班,可以做好给他送到学校。
高翰非说想吃虾仁炒饭,爸爸说好。
中午11点40,学校的老师通知他,爸爸在校门口的斑马线处被汽车撞了。
高翰非不顾一切地冲到事故现场,救护车已经到达,医生拦住了拼命冲上前的高翰非,告诉他:你的爸爸遭到了碾压,需要立刻救治。
饭盒还在斑马线上,虾仁炒饭洒落在一地。
高翰非后来再也没吃过虾仁、炒饭、或者二者的组合。
-
父亲走后的一段时间,家里人来人往。
十五岁的高翰非,在那时表现得却异常平静。
每一个来探望的人都表现得异常悲伤,他诧异地问自己,为什么爸爸不在了,那些不常见的亲戚朋友比自己还难过呢?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知道自己很爱爸爸整个丧事期间,他都很镇定,没有哭泣,没有恐惧,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远远地看着这一切,远远地,或许这样才能只是看在眼里,不进心里。
直到一个月后的某天,高翰非早上起床,看见衣柜的架子上挂着爸爸曾经最喜欢的那条领带,那是爸爸出席重要场合才会佩戴的一条领带。
那一刻,他再也抑制不住地放声大哭。
那一刻,他想到的是,这条领带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戴了。
那一刻,之前一直压抑的平静被打破,残酷而汹涌的现实卷起飞沙走石。
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他,爸爸不在了。
他终于体会到了那句只在小说里见过的话,亲人离世,不是锋利的刀猛地扎进□□,那种痛一定有愈合的一天。
它就像用一把隐形的刀,在你以为已经恢复时又划上一个口子。
这样无法预知的痛比瞬间的剧痛更加伤人。
这场事故成为高翰非心中永远的刺,所以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智驾行业,将制造更加安全的汽车这个追求作为他的职业目标。
-
高翰非的父亲去世后,家里的一切都没有变动,进家门的瞬间,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气息。
这里的每一件家具都是父亲亲自挑选的,这么多年保存得很好,看起来依然典雅大方。
客厅挂着的全家福也定格在高翰非十五岁那年,父亲永远会是那般意气风发的模样。
高瞻远一直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即使工作再忙,也不会在儿子的成长中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