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见他们撤退的方向并非燕营所在的方向,有些疑惑,忙派人去探查。
从前拓跋慎在的时候,燕军中好歹有几名神勇无敌的将领,包括拓跋慎这位主帅。但如今燕军整体实力大减,军心溃散。夏军赢的格外容易。
这算是开了个好头,夏军士气大振。韩昼让人把消息告诉拓跋慎,拓跋慎气得发疯,独孤济这个没用的东西!
而且援兵已至,第一件事难道不是解救他吗?哪怕先答应夏营的一些条件也行啊,怎么燕军那边像是把她这个皇帝忘了似的?
韩昼倒是体贴,很快让人送来答案,独孤济把延误战机的将领都杀了,显然对陛下被俘一事十分愤怒,想必很快就会派人来请陛下回去的。
拓跋慎还真信了,毕竟他从来没怀疑过自己这位姐夫。
然而,半个月过去了,燕军那边没有丝毫动静。
两军交手数次,独孤济到底是老将,只要他亲自带兵,燕军就不会输的那么惨。
但夏国这边周在星等将领也不是吃素的,一个比一个勇猛。
韩昼只有一次到阵前鼓舞士气,剩下的时候都在帐中调兵。
有时候得空还能给宫里写封家书,系统见他有空给皇后写肉麻兮兮的情话,都不去看看拓跋慎,就问他,“陛下就不好奇此时拓跋慎的想法吗?”
韩昼手中的笔不停,“他的想法重要吗?”
系统:“……您不想看看敌人崩溃发疯的样子?”
韩昼:“不想。”
而且拓跋慎这会儿还不到崩溃的时候。
两军交战几次,夏国占了上风,独孤济这边倒是可以继续打,但粮草迟迟没有送来,他有点耗不起了。
按说这时候就应该派人去和谈,称臣纳贡一条龙,把陛下换回来。可独孤济打心底里不想拓跋慎回来,只意思意思的派了名使臣到夏营,提了几个非常没有诚意的条件。
什么派公主到大夏和亲,每年进贡貂皮狐皮。
就这点小利,韩昼自然不同意。
对方说回去和独孤将军再行商议,谁承想,回去就没消息了,独孤济链接带兵后撤。
夏国君臣:“……”喂!你们皇帝不要了?
“这人回去要是当不上皇帝,可就是燕国的千古罪人。”
“就算当了皇帝,他这样的行为,也够遗臭万年了。”
“真当了皇帝,史书上肯定不会这么写啊,一定会把责任都推咱们身上,是咱们提的条件太高了,他为了燕国百姓,才不得不撤兵。”
众人请示韩昼的意思,韩昼冷笑,“他现在急着回京夺皇位,那咱们就趁着这个机会拿下信州。”
结果超出韩昼预期,周在星不仅带兵攻下信州,还顺带把信州周围的几个州县也拿下了,凉州那边的兵马也迅速向东,与周在星他们汇合。
这时,独孤济才急了,迅速集结军队返回与夏军交战。
然而这时,他的兵力远远不及夏军,想向周围州县求援,各地驻军都看出他想自立为王,不敢轻易帮他。
没有援军,粮草也所剩不多。独孤济的军队死伤惨重。
他再不求和,连手下仅剩的人马也保不住。
无奈之下,他只能再次派使者向夏国求和。
独孤济很清楚,依照现在的情况,他离皇位还有点远,先是延误战机,后因撤兵连丢数城,还置被俘虏的皇帝于不顾,这些事让他的名声差到了极点。除了他手下的一万多人,没人拥护他当皇帝。
既不得人心,也没兵马,他只能先退一步,摆出一副诚心求和的样子。
他甚至暗暗希望夏国把条件开高点儿,这样他就可以说自己为了燕国百姓生计,朝廷尊严,才不赎回被俘虏的陛下。
夏国也是算准了他的心理,除了和亲公主、质子这些没用的,剩下的条件都使劲抬,尤其商税,和岁贡,夏国卖到燕国的茶叶丝绸米粮关税一律减半,岁贡一年三百万两,不能少。
一年三百万,燕国国库一年的收入都未必有三百万。独孤济如果答应这个条件,他就是燕国的罪人。
最后一次谈判的地点定在信州,韩昼特地让负责和谈的官员带上拓跋慎,让他在旁边听着,听一听自己的臣民是怎么放弃自己的。
果然,拓跋慎当场崩溃,他指着燕国使臣,目眦欲裂,“朕为了燕国,为了朝廷,去夏国做质子,受尽欺辱,如今你们竟然不顾朕的安危死活,为了三百万两,就要放弃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