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子是艺术家中的神思者,是基督教信仰的修行者。于他而言,基督徒艺术家,这个身份本身是一种呼召,意味着付出、牺牲、甘愿站在艺术的边缘位置书写来自上帝的视觉语言。岛子创作圣水墨画,从本质来看,算是信仰的一种修行。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岛子在中国改革宗家庭教会受洗,这在情理之中。但他没有被拘泥在中国改革宗教会传统之内,他是具有超宗派意识的基督徒。岛子对基督宗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接受度相当宽广,他说:“基督徒谈一个宗派是有问题的,我们要接续的是大的公教传统,而非一个宗派。”
岛子超越了新教传统的束缚,自由地从天主教与东正教艺术中汲取一直被新教所忽略的圣像画传统,将西方基督教艺术与东方拜占庭风格的圣像画融入了自己的水墨创造,为中国传统水墨注入全新的血液与精神。
“圣水墨”(Sainti**)这个概念是由岛子创造的,这也是他的使命所在。岛子的圣水墨画是在灵修祈祷中领受的启示语言,是一种视觉化的圣言,把道变成了水墨。
一九九七年,岛子在成都一个家庭教会受洗,洗净污秽和罪恶的浴缸水与感恩的眼泪交融在一起。八十年代,他是活跃于文坛的诗人,翻译了大量的现代诗,与当代朦胧诗人都是朋友。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艺术批评家,为中国艺术史学界引进了西方后现代艺术理论。
经过八十年代学界思潮与社会运动的洗礼,他受感被召成为一名基督徒艺术家,开启了基督新教艺术的创作生涯。
受洗之后,岛子第一个系列就是《苦竹》,给中国文化人画中无位格的竹子赋予神格,将十字架的苦难移植到到竹子身上,使其焕发出新生命。《苦竹》以及《上帝与黄金》等系列水墨画开启了中国圣水墨的道路。
岛子以中国传统水墨为载体,以十字架的救恩为本体,变血为墨,将十字宝血汇入中国传统的人文水墨画,以十字架上无与伦比的救赎大爱来转化穷途末路、无法超越人性、自然之境的中国传统人文水墨画。
他的圣水墨画抓住了中西、古今文化的重要脉络,并融合对当下处境的现实关怀,使基督教文明的精神与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水?乳?交。融,从而产生新的艺术形式与内容。
在我心中,这才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国化本土化的康庄大道之一。从西方基督教艺术历史的角度看,岛子接续了中世纪基督徒艺术家的神圣传统,他的水墨画去除了人欲,存留了天理。从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传统水墨文人画来看,岛子又将中国的水墨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由于长年累月,忘我地投入工作,疫情之前,他中风了。去年10月在北京,我们为拍摄第八集人物剧作家姜原来,采访过岛子老师。跟上次相比,康复之后的岛子老师身体不如从前了。
岛子的悔罪意识极强。中风之后,他检查自己哪里亏欠了上帝,向上帝认罪悔改。这样的属灵反应与在1991年(特殊时期)身边只带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不无关系,也与清教徒式的生活自觉性密不可分。
每一日生活从晨祷开始。因为内省,所以有顿悟;因为能安静,所以能聆听。因为持之以恒地向内祈祷,岛子积累了许多在祷告中所领受的图像。因此,他的作品源源不断,有如活水的江河奔涌而出。
2。在真理里面的自由就是美
我向岛子老师求教:“何为美?”他答:“在真理里面的自由就是美。”
他引用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的观点:“真正的知识分子??精神的代表,即是自由、意义、价值和品质的代表,而不是国家、社会阶层和社会利益的代表。精神的代表,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拥有预言的使命。”
岛子总能地从上帝的视角来洞悉宇宙万物中的一切,犹如一位先知在圣水墨画中传递绝对真理、价值与精神,向时代发出预言。他受德国当代艺术家博伊斯的影响,这位具有弥赛亚精神的先锋艺术家,将弥赛亚的救赎精神融入了艺术作品,为全人类整饬疗伤。
博伊斯摆脱了学院派艺术创作的套路,打破了西方理性主义式对待艺术的创作方法,开创了全新的艺术创作范式。想产生全新的艺术内容,先要有全新的艺术创作方法。岛子以自身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就中国的传统人文水墨画而言,也是开创新方法的先锋艺术家。
他的创作手法恰似音乐作曲中的复调手法,将神、人两个独立旋律进行融合,在两性张力中寻求转化,从而表现出人类的灵性。人与神,自然与神,历史事件与神,即宇宙万物与神这两条各自独立的主线在岛子的圣水墨画中相遇,神作为最高存在的本质,透过三一上帝的宝血与神圣之灵来转化人,从而净化自然、生态、与人类历史。
岛子认为灵性是高于理性与感性的真实存在。灵性要得到最自由的发挥,必须被圣化,专门由神圣的灵、而非不洁的灵来指引。因为辨别诸灵的是圣灵,而非其它的灵。理性一旦离开灵性的启示,启蒙就会僵化成律法;感性若离开灵性的驾驭,会导致情欲的泛滥。
许多后现代艺术家靠情欲的刺激来维系艺术的创作,他们不断挑战身体的边界,通过破坏、自残、毁灭身体来达到创作的癫疯。试图在无序、混乱中把人引向死亡和黑暗。
而岛子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崇高感与圣洁感,当然也容易使人产生距离感与渺小感。在无父、无权威、无绝对真理,不过问将来,只在乎当下的后现代处境中,岛子的圣水墨画把握了绝对真理,摆脱当下的局限,跃入永恒的人神同行的历史长河,在艺术中建立了社会的灵性秩序。
上帝喜悦用每一个孩子所熟悉的语言来跟人说话,祈祷中的图像是上帝说给岛子听的故事。岛子在祈祷灵修中创作,本质上,是岛子在祈祷灵修中学习聆听上帝的话语,并通过艺术将听到的内容记下来。他的创作方法与东正教圣像画师的创作方法如出一辙。
岛子深受俄国最伟大的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生于约1360年,死亡年代有1427年1月29日,以及1428年10月17日等说法)的影响,从他的《天主圣三》圣像画中吸纳了诸多创作灵感。东正教圣像画家,不是在画圣像,而是“写”圣像,这是东正教圣像画的传统。
通过对圣像的凝视,基督徒步入神圣生活的隐密处,用内在的眼睛去认识三一上帝的奥秘。默想神的话语、凝视圣像都是祈祷的方式。
圣像画家在预备写圣像画之前,先要斋戒祈祷,去除自己的人欲,不断洁净自己。生命被上帝圣化之后,才开始写圣像画。正如圣经是经由上帝默写,通过人写下来的文字一样。欲意画圣像画是不成的,必须要先有灵修祈祷生活,才能写出与灵魂对话的圣像画。
很遗憾,宗教改革有点矫枉过正,将圣像画打倒,视其为全然败坏的偶像,否定了默想圣像画的灵修传统,实属可惜。
美学出身的汉语神学开拓者刘小枫,在其早期思想中曾对艺术的审美旨归提出过神圣化的严苛要求:“艺术需要光源,艺术旨在显现、象征神圣。没有神圣存在,艺术把握住的相对有什么意义?”以人为衡量万物的尺度,能把握的只能是相对。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握绝对真理,以神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来圣化万事万物。
倘若不了解岛子的基督教信仰情操,你就无法理解他的画,也无从欣赏他水墨画的美,也领悟不到他圣水墨画的高度、深度与宽度。
3。用艺术关怀社会的悲悯者
年过花甲的岛子仿佛一位祭司,用手中的笔墨来向上帝献祭,用耶稣基督的宝血为笔尖流溢出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人文与历史行洁净礼。他说,自己孤独、艰深的灵性探究蕴含对自由的渴求,对义人的安慰,也是对贫乏时代的旷野呼告。岛子在创作中继承与弘扬了旧约时代先知的批判精神,同时也对他者怀着无私的怜悯与关爱。
《安慰之歌》岛子
安慰巨石,安慰
把巨石滚上山的弟兄,安慰